五千年华夏文明代代相传,千万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在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上,积蓄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0年,椒江筑牢“首善之区”,用心打造一座温暖城市;
70年,港城文明之光照亮前行道路,遍地盛开文明之花;
70年,从幸福路出发,见证文明城市历史蜕变。
时代的召唤 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向雷锋同志学习”——5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一个乐于助人的年轻人亲笔题词。从此,一个名字响彻中华大地。半个世纪间,雷锋精神薪火永续,一代一代发扬光大,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1983年,第一次文明礼貌月,机关干部上街打扫。汪江浩 摄
不可否认,雷锋属于那个时代,但“雷锋精神”却跨越了时代。中国收藏协会红藏委副主任、浙江收藏协会红藏委主任孔爱卿是一位老兵,为了传承红色记忆,他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利用40余年的时间,搜集、收藏了数万件红色藏品,其中就有许多关于雷锋的藏品。“我们都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走在大街上的。”孔爱卿说,他小的时候就特别佩服雷锋,在一些报刊物、课本上都能看到有关于学习雷锋的内容,宣传氛围十分浓厚。
“那个时候啊,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人号召学习雷锋,大家还组建队伍,编写歌曲、越剧等,以下乡表演的形式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今年74岁的张文涛是椒江区首届道德模范、台州市红十字会夕阳红志愿宣传服务队队长、椒江蓝天志愿者协会会长。于2008年入党,曾以做木工为生。在大家眼里,张文涛是个“老好人”,平日里经常帮社区和邻居修理门窗和桌椅,坚持数十年分文不收,他还每天坚持义务打扫小区道路。
问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的精神文明面貌,张老激动地表示,直到现在,他还觉得雷锋事迹历历在目。“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也把快乐带到哪里。我年轻的时候在村里宣传雷锋精神,也受到了很深的感召。”张文涛说,他曾救过落水的年轻人,掉入井中的孩子,危险关头没有犹豫过。
过去在农村,信息匮乏,接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许多人并不知道雷锋,更没有听过他的事迹,张文涛回忆:“当时我们几个人就组成了雷锋宣讲团,进村宣传雷锋事迹,让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好人,做了这些好事。”在宣讲团坚持不懈的传播下,“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大家纷纷表示,也要向雷锋学习。
家里灯坏了、门框不牢靠了、窗户被台风刮破了……经常可以看到,但凡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邻里之间主动上前搭把手成为了习以为常之事。“身边的有需要的人都能够得到帮助,社会也就和谐了。”张文涛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他们还去酒店门口、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开展“雷锋精神”宣讲活动。当时,该场活动被交警队称赞。
延续了几千年从善如流的古训,舍己而利他,雷锋精神正和目前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今后我还会继续弘扬雷锋精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张文涛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文涛3次自费入川,累计志愿服务两个多月,多年辛苦攒下的5万元钱也全部花在了灾区……他笑着说,做公益事业,就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善如春风扑面来 礼遇劳模树标杆
1982年,少年宣传队宣传“五讲四美”。金立新 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该活动是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创的群众性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
1984年,椒江市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上,浙江省劳动模范王小香习惯性地拿起热水瓶为台下的人端茶倒水。汪江浩 摄
1984年,在椒江市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上,浙江省劳动模笵王小香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尽管是大会的主角之一,但在开会前,她还是习惯性地拿起热水瓶为台下的人端茶倒水,依然不忘‘服务员’的本色,时刻记牢服务人民的宗旨。”会场上,现任椒江摄影家协会主席的汪江浩捕捉到了这一幕,并用手中的相机定格瞬间,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
今年83岁的王小香,1955年进入椒江饮食服务公司参加工作,1979年正式入党。于1982年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曾被评为浙江省198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198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6年椒江市先进生产工作者……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拍照了,其实在会场上沏个茶也没什么。”见到王小香时,虽已是80高龄,但身体硬朗的她脸上还烙印着年轻时的模样。回忆起照片中的自己,王小香说,当时参加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她格外紧张,看着大家都在忙,就随手拿起放在一旁的热水瓶为大家服务了。
此前,照相馆、旅社、饭店等都是由饮食服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1960年,王小香进入了椒江饭店从事服务员工作。“改革开放前,大陈岛渔民居多,岛上服务人手不够,我就主动报名去岛上帮忙做馒头、做后勤等工作。”即便当时孩子还小,有诸多不便,但王小香充分发挥“老黄牛”精神,克服艰难条件,帮助大陈度过了最困难的2个月。
“她当时在服务业对客人态度都是出了名的好,当属那个时代服务行业的“名人”了。”椒江饮食服务公司原党支部负责人杨晓峰介绍,那时候大家都知道“王小香”这个名字。另外,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每月可享受省劳模荣誉津贴400元。
同时,1981年,椒江联谊饭店在店长赵荷花的带领下,也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好素质的服务员,为服务行业树立了标杆。“服务行业其实不好做,也会遇到一些胡搅蛮缠的客人,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对自身有所要求,保持良好的态度,微笑为人民服务。”王小香说。
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到“知识型、创新型、智慧型”,几十年来椒江劳模的结构在变、形象在变、工作方式在变,但不变的是他们执着于事业、不断超越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70年,记忆从黑白换到彩色,而劳模胸前的大红花始终鲜艳。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 全民向善掀起文明热潮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981年,部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建设精神文明时,发扬军队做群众工作的传统,和驻地人民群众共同开展建设文明村、文明街、文明镇、文明学校的活动。
军民共建文明城,让城市更具品味。椒江这座港口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其驻扎部队较多。“原来我们有海军1个团,陆军1个团,大陈岛上还有一些军队驻扎。”原椒江文明委办公室主任戴鉴利介绍,军民本就一家亲,在城市的文明建设方面,部队吹响了“军民融合促发展”活动的号角,积极开展爱民志愿服务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构建和谐秩序,进一步打造军民共建文明村。
1984年,椒江军民共建办公室成立;同年3月,在大陈岛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岛活动;12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大陈岛为“军民共建文明岛先进单位”,大陈镇受通令嘉奖。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等内容。据记载,1985至1989年间,椒江共评选出文明单位246个、五好家庭49540户。台州化肥厂、椒江联谊村、台州绣衣厂等先后获评省级文明单位。椒江邮电局严颖敏被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92年,在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和100名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中,消防中队、环卫所、市妇幼保健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2012年,区八届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首善之区”的工作方向。践行“雷锋精神”的“善行椒江·村居志愿服务站”活动,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慈善组织运作,全民参与,由善行演变的慈善行为俨然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风尚。
1997年,11号台风让全城陷入困境,全民掀起一场集资建堤塘的热潮。 缪鹤贤 摄
时间拨回到1997年。9711号台风让椒江全城陷入困境,但椒江人民开启了一场“致富工程”。“发动全社会,用3年时间高标准建设江堤海塘,保人民生命安全,促经济繁荣发展,护子孙安居乐业!”在10月22日召开的全民筹资建堤塘动员大会上,参加会议的22位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率先捐款1.84万元,区工业局等10个部门捐款44.5万元,浙江海门制药厂等10家企业捐款325万元。从这一天起,椒江全民集资建堤塘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数万人的生命顷刻陨落,数千万人急需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区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义工组织的捐赠台前人头攒动、爱心汇聚。一笔笔捐款、一宗宗救灾物资凝聚成涓涓细流把港城和巴蜀大地的血脉连在了一起。
爱的港城里,满满都是层出不穷的善行。多年来,椒江人正是心存善念,用自己微薄之力,彰显着道德力量,也传递着城市文明。自2012年起,每年的“5·15慈善公益日”募捐活动中,区慈善总会都会在《今日椒江》刊登近万笔单位或者个人的慈善捐款明细,这也彰显了椒江人民坚持“存善心、行善举、为善人”理念。
精神力量促发展 摹画文明城市锦绣篇章
城市,因文明更有“温度”。近年来,在省、市委宣传部以及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椒江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抓手,为打造文明、和谐的中心城市主城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座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珍贵的城市品牌。2003年,我区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浙江省文明城区”荣誉称号。但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是一个永不终止的竞赛。随后几年,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这一工作中心,椒江充分发挥工作职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于2011年荣获“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称号,为台州市首个获此称号的县(市、区)。
多年来,我区不断创新形式,巩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体现在细微之处。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开展“学礼仪、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围绕“做文明有礼椒江人”载体,做实道德讲堂建设,做深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乡风文明评议,以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为主要内容的家风家训活动等,营造了“人人讲道德,处处树形象”的良好社会公德环境。依托烈士陵园、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社区邻居节”“新开门七件事”等教育实践活动,和谐邻里关系。
同时,自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区积极开展“中国好人榜”“浙江好人榜”“台州好人榜 ”等各类好人及全国、省级、市级及区级道德模范推荐与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模范。其中,阮林根、倪桂勇、翁丽芬等9人被评为中国好人,阮积宝、李海强、朗伯旭等27人被评为浙江好人,王圣农、张文涛等118人被评为台州好人,123人被评为椒江好人,罗雪华等2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管正东等4人被评为省级道德模范。同时,建设“椒江好人馆”,塑好人模范形象、传好人模范精神。
据悉,我区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迄今已近40年时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基层文明创建包括“三大创建”和“两大建设”,目前,共有省级文明单位24家,市级文明单位36家;省级文明镇1个,省级文明街道2个,市级文明街道3个;省级文明社区10个。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方面,我区203个行政村,有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村33个,区级文明村131个。
身穿红马甲,头戴红帽子,志愿者是文明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我区深化推进文明城市志愿工作,通过发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机关干部等各类群体,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些志愿者们分布在全区各镇、街道,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恰好弥补那些平时难以注意到的死角,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应,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巩固文明建设中来。”区同创办负责人介绍,据统计,目前我区分别在金融、医疗、公园等地设立了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共302个。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参与志愿者近11万人。
现如今,文明之花在港城大地遍地开放。适量点餐、剩菜打包,“光盘行动”悄然成风;车让人,人让车,“礼让斑马线”成为出行新风尚;城市公交上,“前门上后门下”、自动投币、主动让座成了市民的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成为市民自觉遵守的“文明公约”……
椒江用一套套漂亮的组合拳,掀起全民文明热潮,形成了文明共建、文明共享的良好氛围。在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书写再创新辉煌的道路上,其文明的脚步将驰而不息、铿锵坚定……
记者手记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椒江有这样一群人做着文明温暖的事。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以“塑造文明城”这条主线,一同聊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事。张文涛老人的忆雷锋,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流传至今的先锋榜样;王小香婆婆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故事,深刻诠释了劳模们敢担当、有作为的文明精神;军民共建文明场,着力刻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古往今来,文明促使社会不断进步。70年间精神文明道德从培育到发展再到树立,如今,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以新时代文明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新时代文明的宣传者、维护者和监督者。
文明不止步,故事再继续,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参与文明,感悟文明,创造文明。愿城的未来,文明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