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网闻联播  >  纵横浙江

离岛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9年10月28日 09:28:16   来源:浙江在线-定海新闻网 记者 陆柏汝 见习记者 倪妮 通讯员 俞赛红 

  金塘中学定期开展公开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浙江在线-定海新闻网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柏汝 见习记者 倪妮 通讯员 俞赛红)一直以来,离岛学校因交通、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等因素,发展受到制约。如何强化稳定师资队伍、优化学校育人模式、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等是离岛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区的离岛学校均集中在金塘岛,包含1所中学、4所小学、3所幼儿园,共有教师218名。

  近年来,我区强化精准扶持,促进离岛薄弱学校特色、优质发展,通过提升离岛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离岛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举措,让离岛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也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金塘中学的青年教师开展小初链接课堂教学

  优化师资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随着近年来大量青年教师进入离岛学校,如何引领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这支主力军的作用和智慧,已成为离岛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金塘中学初一(5)班,一堂特殊的英语课正在进行。教室后方的小房间内,由市、区英语教研员及全区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共70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正在认真听课。这堂课的授课老师是20余岁的蒋科益,刚到金塘中学工作两年。课后,专家将对蒋科益的这堂公开课内容进行点评,促使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这样的研讨活动在金塘中学已习以为常。青年教师在我们学校教师中占比率为80%,以30岁左右为主。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其尽快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成为了我校的必修课之一。”金塘中学教导处主任陈泓声告诉记者,近年来,金塘中学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采用“四课一师”的政策,通过“了解性听课”“推门听课”“录播课”“复习研讨课”等方式,及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分阶段、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金塘中学每学年还会举行板书、硬笔字、微课制作等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评比“希望之星”,激励青年教师成长。此外,与定海五中、定海六中、白泉初级中学组建研讨小组,每月举办两次以上的研讨送教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

  “培养一批优秀的离岛教师,让其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办好离岛学校,也是我区实现均衡教育的根本。”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以校长为第一培训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努力为离岛青年教师营造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郑菁菁是山潭中心小学的教师,教龄3年有余,已连续3年获得“定海区新苗奖”荣誉。回忆起成长经历,郑菁菁记忆最深刻的是新教师培训的一份作业。“这份作业是个人的3年成长规划,我把自己的理想都写在规划里,鞭策着我更加努力。”针对离岛青年教师特点,区教育局创新开展“青年教师俱乐部”“党员教师师徒结对”等活动,强化党建引领,锤炼党性修养,使青年教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力促新教师尽快入门、加速成长,我区以“新教师、合格教师、区级三层次名师(教学骨干)、区级二层次名师(学科带头人)和区级一层次名师”为蓝本,系统规划了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建立相应的配套培养机制。同时,还为新教师成长设立快速通道,新教师三年考评均为优秀者可直接参与区教坛新秀实践考核,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积极性。

  此外,我区还依托30余个名师工作室,建立全面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科门类齐全的区域学科培训基地。创新“双指导教师”“双指导学校”培训模式,安排学校的教学骨干担任学科和青年班主任指导教师,通过师徒结对,以“传、帮、带”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及班主任工作的实际能力,并确定定海小学、舟嵊小学、舟山小学、廷佐小学、海山小学和定海二中、定海五中为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为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大丰中心小学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

  “软硬”兼施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大丰中心小学,可以看到教学楼楼道墙面,挂着一幅幅渔民画,这些画都出自学生之手。作为全区唯一的一个舟山渔民画教学传承基地,学生的部分画作还被选送到2019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上展览。除了渔民画,在大丰中心小学,特色教学成果随处可见,校园一角有块名为“果乐园”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聘请农户指导学生种植各类蔬菜瓜果,让学生在劳作中了解相关知识。“我们从2011年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力求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大丰中心小学校长徐永军告诉记者,目前,“乡村学校少年宫”有20余名辅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10余个校级兴趣社团小组,包含书法、手工、体育等项目。

  一直以来,我区以特色化办学促进离岛学校个性化发展。各学校立足发展实际,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学生培养等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彰显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如柳行中心小学成立了住宿教师俱乐部,通过开展常态化活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山潭中心小学契合“美丽学校”建设,努力打造“李”文化品牌,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品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推进学校内涵提升;金塘中学开展“阳光系列活动”,从“阳光课堂”“阳光学生”“阳光课程”等评比活动入手,积极营造阳光的教学氛围。

  提高离岛学校的教育质量,除特色化办学外,完善学校的硬件也尤为重要。走进沥港中心小学,迎面看到的是一幢幢崭新的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去年9月,该小学新教学楼“悦思楼”投用,内设专用教室、录播室、实验室等,进一步完善了硬件设施。此外,学校的室内体育馆也于去年启用,体育馆内配备了看台、篮球场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

  走进录播室,该校六(1)班的学生正在和舟嵊小学五(2)班的学生进行“异地同课”。今年初,我区启动中小学校结对帮扶相关工作,确定了舟嵊小学和沥港中心小学为结对帮扶学校,通过一根网线连起城市和农村课堂,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使结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让农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区的优质教学资源。目前,该校与舟嵊小学每周平均开展3次科学、美术等互动课。

  近年来,为了推进离岛教育的发展,我区还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提高离岛学校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等途径,充分保障离岛学校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类经费,今年已安排各类专项资金补助学校办学经费300余万元。同时,金塘镇也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近3年累计投入经费近1.3亿元,先后实施了沥港中心小学、山潭幼儿园、大丰幼儿园等校舍迁建、扩建工程,同步完善运动场、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沥港中心小学全新的校园环境

  政策扶持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今年,我区印发《舟山市定海区加强海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十项具体举措,让海岛适龄儿童享有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海岛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根据该计划,到2021年,我区将形成更加优化的农渔村特别是离岛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基本建立“派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海岛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海岛中小学办学设施配置达到主城区学校平均水平;建立全面提升海岛义务教育质量的政策支持体系;海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回升,海岛群众对当地教育的信心明显增强。

  “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十项举措,对提振海岛群众对教育的信心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校布局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据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学校布局方面,我区将进一步优化农渔村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把调整农渔村初中布点作为新一轮优化学校布局的重中之重。根据农渔村区域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布点初中学校,通过扩建或新建,扩大较大规模初中招生能力,整合吸纳小规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办学任务。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我区将逐步建立对离岛教师具有足够岗位吸引力的收入补偿机制。总体按照“越往偏远海岛、越处艰苦岗位,地位待遇越提高”的要求,差别化提高离岛学校教师特岗津贴等待遇。在完善师资调配机制方面,以调优配齐为目标,改革离岛师资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提高离岛师资来源质量,增强派遣师资的稳定性。我区还将统筹实施“银龄支援计划”,按需招募资深教师,或面向全国招募退休优秀教师到离岛学校定期任教,缓解离岛学校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矛盾。

  除给力的三年行动计划外,今年9月实施重新修订的《金塘管委会(镇)学校基础教育奖励办法》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和考核奖励力度,着力留住海岛优秀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动金塘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该《办法》加大了奖励力度,新设立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奖,以区教育局每学年度对学校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对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进行奖励,学校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对每校每名老师给与一定奖励;新设立教师激励奖,每引进一位优秀教师,每年额外补贴一定金额,在服务金塘满10年的在编在岗一线教师、非在编持证一线幼儿教师和中小学顶岗一线教师等奖励一定金额;提高原设立的教育人才奖、教育成果奖、个人奖项等奖励金。

编辑:周燕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