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东阳新闻网12月5日(浙江在线记者 郭钧衡)常言道,四十不学艺,五十不做工,可有人偏偏不信这个邪。60多岁的人本该颐养天年享受绕膝之欢了,可他和妻子不听女儿的劝说,每天忙于创业,加工芝麻番薯片,他就是六石街道夏溪潭村的吴品红。
2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夏溪潭村吴品红家时,只见他家门口晾晒了10多块模板,模板上铺着刚刚刮好的“番薯饼”,67岁的吴品红戴着高度近视眼镜正在清洗移动灶上的铁锅。“今天我们夫妇从凌晨3点起床蒸番薯,早上一个邻居来帮忙,把100多斤蒸熟的番薯捣成泥状铺在模板上,整整花了6个小时。”
吴品红和妻子花了6个小时所做的只是当地特色小吃芝麻番薯片中的一个环节。从9月下旬开始,夫妇已经整整加工了1000多斤芝麻番薯片,但仍然供不应求,成了当地番薯片加工户中的佼佼者。
“如果不戴眼镜,我几乎看不清物体。”吴品红坦言,因为高度近视的原因,他没有同代人外出学艺的经历,年轻时与妻子一起做过水泥砖,为当地的水泥制品厂拉过砂石,还开过代销店,依靠自己的勤劳养活了3个小孩。
夏溪潭村后是连片的小山坡,前村是白溪江沙滩,其土壤非常适宜番薯的生长,因此,勤劳的村民一直利用山坡地和沙滩种植番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吃粗粮成了人们的一种时尚,昔日不被看好的番薯成了“香饽饽”,让头脑活络的夏溪潭村民看到了商机,除了卖番薯,还尝试着加工番薯片。
“那时候我们一年也就加工几十斤。”吴品红说,起初,村民们都是适量加工用来送人,随着名气的增大,有人找上门来采购,这让村民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吴品红和妻子也是20年前开始学做番薯片的。番薯片好吃,靠的是纯手工加工手法,先要将番薯洗干净去皮,加工成丝蒸熟,稍微凉一凉后,加入适量的白糖和糯米粉捣成泥状,撒上芝麻在模板上刮成薄薄的饼状,再拿到太阳下晾晒成半干,用剪刀将它剪成不同形状。番薯片剪成小片后要继续晒,晒干后收藏起来。吃的时候用油一炸,香香的,脆脆的,年轻人特别喜欢。
吴品红说,加工番薯片有几个重要环节,一个是蒸的过程,一般需要3个小时,要不停地翻锅里的番薯丝防止出现焦糊情况;其二是在模板上刮饼,要做到厚薄均匀才符合标准,厚了没人要,太薄了易碎;再一个是油炸时要掌握火候。“刚学时觉得很难,也出现过‘次品’,有一次因为没了解天气情况,造成几十斤番薯片发生霉烂。但熟能生巧,现在加工番薯片是一种享受。”据介绍,100斤番薯可加工30多斤生番薯片,市场价一般每斤卖到15至20元,炒(炸)熟后,每斤可卖到25元至30元。这几年,吴品红和妻子每年加工芝麻番薯片1000多斤。
每年进入9月,就是吴品红和妻子的大忙季节,起早摸黑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忙到深夜11点,我们还在刮番薯皮,刮着刮着人就睡着了,手里的番薯掉地上都不知道。”得知父母加工番薯片太辛苦,几个女儿都劝他们少做点,但吴品红和妻子依然坚守在创业一线,收获着自己的快乐。目前,他们加工的芝麻番薯片名声大振,远销到杭州、上海、福建、香港等地。有一年腊月,家里的芝麻番薯片早已销完,但一名兰溪客人预订20斤,吴品红让妻子外出采购番薯,在春节期间加工了40斤,兰溪客人得知后,将这40斤芝麻番薯片全部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