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瓯海新闻网2月10日讯(记者 记者 林慧慧 )2月9日清晨六点,45岁的贾建忠已全副武装出发。根据调度,他要前往郭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一位咳嗽的居民,送至瓯海三医就诊。
贾建忠是郭溪街道一名编外人员。疫情发生后,街道干部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家待了几天的贾建忠,看到疫情愈发严峻,“我在家就待不住了,就发短信给街道主要领导,我说也想出一点力,随时等候差遣。”
1月31日晚,郭溪街道收到将30多名居家隔离对象转为集中隔离的命令,贾建忠熟悉路线,主动申请为医护人员带队。人员转移、车辆消毒,一趟下来至少要半个小时,但时间非常有限。“要不我上。”正当发愁时,贾建忠站了出来,“几趟下来,我也熟悉流程了,车辆还有多,可以当驾驶员。”就这样,医护人员对他进行现场培训,为他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与口罩等,将车钥匙交到了他的手上。一趟、两趟、三趟……天亮前,才顺利完成所有人员的转移。有人问贾建忠,你怕不怕?贾建忠说:“哪有不害怕的啊?但当时情况紧急,我觉得我该上,也不停地在心里为自己加油。”
从那天开始,贾建忠就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往返于街道、集中隔离点与医院之间。接送保洁人员到集中隔离点、给集中隔离点送物资、接送对象去医院……他不是在编干部却主动请缨,不是共产党员却冲锋在前,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
因为疫情防控的最新流程,2月5日起,如居民有咳嗽、咽喉痛、发热等症状,必须由专门的运送人员和车辆护送他们去瓯海三医就诊。贾建忠也是其中一员。这几天,他每天穿得时间最长的就是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口罩和手套。他觉得不习惯,呼吸困难,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透,“全身都是汗,忙起来一心开车时不知不觉,但一坐下来就觉得冷。”防护物资紧缺,他舍不得脱下来,“忍一下,习惯了就好了。”
几天下来,贾建忠摸索出一个规律。“早上八九点、下午两三点、晚上7点,这三个时间段是最忙的.”贾建忠介绍,他最多一天曾送了20多位居民往返,“有人在车上会抱怨,也有人会说谢谢。”对于抱怨的,贾建忠也会跟他多聊几句,“我会说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大家,他们理解后也就配合了。”
2月7日晚上,贾建忠接到一个任务,开车到瓯海三医把一个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对象送到区级集中隔离点。他从在医院找到该对象到陪护做完各项检查,历时4个小时,全程寸步不离。当妻子得知他的工作“有风险”时特别紧张,贾建忠只说了一句话:“你也不送他也不送,那谁去干这个活。”期间,他每天会收到儿子的短信,“老爸,你注意点,注意点。”儿子的提醒,让他心里感觉暖暖的。
贾建忠每天都是凌晨12点以后才能睡下。“身体是很累的,但是精神还不累。”他告诉记者,躺下去后会想一下明天要几点起来。“最希望听到疫情解除,其他没有想法,继续工作吧。”贾建忠说,立春了,他在等待这场“战疫”打赢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