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 琴)他们,是疫情中的逆行者;他们,是最基层的医护人员;他们,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今天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我区20位基层一线护士被评为椒江区“最美守护天使”。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
第一个医学观察点护士“站长”
——章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唐英华
她是一名基层护士,也是疫情期间我区第一个医学观察点的护士“站长”。她是章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唐英华。
当得知区里要建立医学观察点,她第一时间请缨去隔离点工作。1月28号下午正式接到通知后,她交接完工作,第二天就带上行李匆匆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踏上防疫第一线。刚到站点,就被指派为“站长”。尽快熟悉环境、清点防控物资、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看似简单的流程她演练了一遍又一遍,确定是最佳方案后才放心。
1月31日凌晨00:05,第一个自驾来的留观人员正式到达站点;随后,又有5人到达;1:05,又集中送来15名留观人员……测体温、登记信息、宣教,唐英华这个不是医生的“站长”,带领着另外四名医护人员一气呵成。而这背后,是他们自正式接受到命令后,全副武装穿上防护服后一遍又一遍地走流程的结果。2:00前后,在登记到最后一个小女孩时,测温人员发现她的腋下体温38.1℃,重新测体温后依旧发热37.9℃,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她立即联系120,将体温异常的小女孩送往市立医院发热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并同时安慰当事人,还留下电话号码以便联系和追踪。
凌晨2点10分,第二辆大巴车又送来了几名留观人员……一直到3:00,所有的留观人员全部接收完毕,大家才开始脱下层层密闭的防护服,趁着天还没亮赶紧去休息。但作为站长的她,还一个人默默地留在办公室,把人员梳理了一遍,整理好办公桌。刚想上楼去休息,却接到楼上医生打来的电话,让她继续等待,还有人过来。没想到这一等就等到天大亮,6:00第3车,7:00第4车,一共接手54个留观人员,等全部安排妥当,已经是早上8:00。送早餐、测体温、问症状,为每一位留观人员摊铺棉被、送生活用品,打扫卫生,处理医疗垃圾,新的一天工作接踵而来。那一天,她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休息。
“躺在床上才发现哪哪都痛,动都动不了,嘴巴张开却发不出声音,累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直到那时候她才知道什么叫战场,即使没有硝烟,也同样残酷。”唐英华说,其实她自己也是一个心脏病患者,有时甚至一天心脏早搏将近1万次,但是那个时候她早就忘了自己的病情,只记着:忙完就抓紧时间休息。因为还有十几天的硬仗要打。
紧急“断奶”奔赴一线的“狠心妈妈”
——葭沚街道东山卫生院 李霞
面对疫情,她主动请缨前往医学观察点;接到通知,没有丝毫犹豫,她给孩子紧急“断奶”,两小时内奔赴医学观察点……她是李霞,葭沚街道东山卫生院输液室护士长。
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成员,院感具体负责人,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时刻注重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组织全院职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疫情来临,按照各级防疫要求,她加强了预检分诊的管理,严防死守,不留一点蛛丝马迹。对每一个进入医院的人员严格监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史,同时做好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杜绝感染事件发生。
1月28日,在单位临时通知抽调医护人员支援医学隔离点的消息后,作为科室负责人的李霞,第一时间报了名,2小时后就已收拾好行李,到隔离点上岗报到了。而此时的她尚在哺乳期,小女儿才11个月大,还未断奶,大女儿也仅仅只有4岁。
每天,给观察对象测两次体温,送三次饭,清理各个房间的垃圾,观察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在医学观察点的日子里,她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互不相识的观察对象,却无法给家中不足周岁的孩子“送饭”。作为一个母亲,她内心的煎熬在所难免,但是面对“大家”,她毅然舍下了“小家”。
“担心肯定是有的,毕竟是临时给孩子断奶,但是疫情当前,再担心再不舍也要舍得。”李霞说,一开始她也比较担心孩子,时不时问家人孩子的情况,直到知道孩子慢慢适应了她才放下心来。
舍小家为大家。14天的医学观察点工作结束回家后,还来不及跟孩子们多亲热一会儿,她又开始了陀螺般忙碌:值班、预检分诊、门诊秩序维持、居家隔离观察、复工复学……
哪里需要去哪里
——前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盼盼
有一种初心叫迎难而上。作为护士长,主动投身防控一线,预检分诊台、高速路口、医学隔离点,每一道防控的“闸口”她都坚守过,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她是前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徐盼盼。
当接到去集中医学观察点的任务后,她立即收拾行装,急匆匆地在女儿的泪眼中奔赴观察点。
“万分不舍,但我希望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女儿明白一个道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疫面前我们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妈妈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更要首当其冲!”她说。
第一个工作的观察点条件相对简陋一些,没有电梯,她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常常起雾的防护镜,穿梭在各层楼道中,尽管常常跑得汗流浃背,但却从来不曾有一丝的抱怨。个别隔离对象情绪不稳定,她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有空就与他们交流、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排解他们的忧虑。有一天,一位90后的小姑娘还特地点了一杯奶茶送给她,说:“小姐姐,你每天这么跑上跑下地照顾我们,真的辛苦了,这杯奶茶是我对你的谢意!”
在合并到第二个隔离点工作后,每天观察对象的人数不断在增加,由于观察对象年龄分布差异较大,小的3岁,大的70多岁,她每天会询问隔离对象有什么需求,并一一记录下来,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时而是留观对象的知心姐姐,时而是留观儿童的和蔼妈妈,时而又是留观老人的孝顺女儿。
除了繁重而琐碎的日常工作,她还时常去杭州等地的机场接回国的隔离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个来回起码六七个小时。
“工作是辛苦的,但我不怕苦,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看到留观人员解除隔离离开时欢乐的笑容,那代表着希望! ”徐盼盼说,隔离点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全国疫情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愿意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连续20天坚守医院“第一道防护门”
——葭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陶琴飞
她连续20天坚守预检分诊台,主动为慢病老人送药、到医学观察点值守,不放过一个细节、不马虎一个环节,始终坚持“尽我所能做到最好”。她是葭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理护士长陶琴飞。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预检分诊就是第一道防护门,虽然是代理护士长,但是为了科室人员有合理的休息时间去打持久战,她连续加班20天,安排预检分诊台所有的工作。每天大门口总有她的身影,对来院就医人员询问流行病学史,对发热病人进行筛查和引导。
疫情期间,老百姓全都响应号召“宅家防疫”,她在帮奶奶送药时发现有好多老人不方便去医院,但是对于慢病群体来说血糖和血压的药不能随便停的。她就自告奋勇去把那些慢病患者的就医卡收过来,再为他们买好药,一袋一袋装好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安心“宅家”。
当疫情有所缓解之时,复工复产的推动任务接踵而来。为了能够早点指导即将复工的企业,她不仅每天打电话询问,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企业门口贴复工宣传指导单,并面对面教他们落实防控措施。
3月中旬开始,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她又主动到医学观察点值守。3月24日中午接到通知后,马上打包行李,来到医学观察点,与卫健局、防控中心、派出所等工作人员一起部署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医疗垃圾的归属分装和转运的工作,还要给所有工作人员培训穿脱防护服。当时观察点只有3个医务工作人员,她因为是站点的负责人,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经过她的手,大到防控物资调配分发,小到隔离人员的日常吃喝拉撒,她都要全盘“照顾”。
当晚,20多个国外留学归来的人员入住,因为流程不熟,三个人都不敢睡觉,一直忙到天亮。3天后又有100多个隔离人员入住,紧张的工作日复一日,她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到隔离房帮他们一天两次测体温,询问身体状况,还为他们进行核酸检测,血清检测。
而她家中的两个女儿,即将迎来人生最重大的一次考试——高考,作为妈妈的她却只能在心里着急,根本顾不上。
“看着这些孩子就像看着自己的女儿一样,希望他们健康地回家。”她说,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但是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一针见血”的护士长
——洪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盛雪凤
二十七年,她坚持在临床护理一线,无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发生;换位体验,她练就一手“一针见血”的注射技术;随时待命,她一心只为患者减少患者痛苦。她是洪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盛雪凤。
2010年,盛雪凤开始担任护士长,那时候刚好赶上流感大爆发。每天约有400号人输液,病人从早上6:30开始排队,一直到晚上8:00左右才结束。她带领全体科室人员勇挑重担,不分昼夜加班,终于顺利度过难关。
打针输液是注射室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注射以小儿患者居多,为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她注重换位体验,加强锻炼操作,通过不断摸索,最终做到“一针见血”。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但凡有其他护理人员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她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辞。
由于住得离医院近,即使不值班,盛雪凤也经常在午休及夜晚被叫回科室为患儿输液。一天夜里,一位小学生因患支原体肺炎,白天要上课,只能晚上来输液,孩子因为比较胖,血管又细,当班护士几次都没能把液输上,最终还是盛雪凤火速赶到,顺利地为孩子输上液。
同事们都说,半夜随叫随到的事情,在盛雪凤的身上那都是常有的,有时候他们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叫了,但是她总是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盛雪凤自己也说,只要看到病人满意,这些都不算什么。
此次疫情发生后,她临危受命,组建起单位的预检分诊并带头参加,统筹人员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规范诊疗秩序等,为应对疫情筑起牢固的防疫战线。她自己也第一时间向党总支递交“请战书”,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在结束了高速口测体温的任务后,又急匆匆地奔赴医学隔离点支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