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网闻联播  >  特别推荐

缙云周弄: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0年06月16日 14:05:00   来源: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 记者 刘晓玲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6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晓玲) 初夏,走进七里乡周弄村,村口一片绿田里红莲悄然怒放。入村,夏木阴阴,街巷整洁,文化礼堂里几个村妇正笑着谈天,里头正在修建,喷漆的工人忙着活计。

  王月兰老太太站在红榜前,指着开头的名字向记者介绍,“喏,这个就是我大儿子。”红榜上写着捐资修建文化礼堂的村民名字以及钱款数。“丁松高50000”,是最多的一笔。“你儿子是村里的首富啊。”边上的村民笑着插话。老太太笑得更开心了,“村里干事业,当然要支持了。另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每人都出2万,我家的老头也出了1000,那天,天刚亮就起床要来捐……”

  一个文化礼堂:村民踊跃了钱很快捐起来

  王月兰的老伴丁飞琴今年89岁了,他心心念念村里的大会堂,风雨天尤其要拄着拐杖去看看房子有没有倒。年轻时他自己建造过,特别有感情。

  大会堂亟待修缮,这也是村民们的心声。村双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这事,大多数人同意建,但也有少数人有顾虑,放了话,“造得起来就拆”。“这个工作一定要做。”村支书丁伟杰暗暗下了决心。他知道,钱是最关键的问题。

  这是一道难题,如何破?丁伟杰、村民主任丁耀辉和村民丁礼义首先来了一趟远行——南下到海南、广东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周弄村的村民就到这两地从事养殖业,养鸭、养虾、养鱼等,经济效益不错。但受今年疫情影响,整个行业并不景气,三人心里也没底,不知此行能否有收获。出乎他们意料,两地的养殖户都很热情,积极支持。在海南的丁松高把仨人的吃住安排妥当,并把所有的养殖户都召集起来,筹到了一笔钱。在广东的丁杰云也如此。“他主动打来电话,叫我们过去,还说到机场接我们。”丁杰云告诉丁耀辉,他的所在离机场很近。一行人信以为真,谁知车子一跑就是二三百公里路,足足开了2个多小时。养殖户们的行动让一行人非常感动。

  起了个好头,后面的事随之顺风顺水。村民们踊跃捐款,前后一共捐了67万左右。

  每捐一笔钱,丁伟杰、丁耀辉都及时在村里的微信群和红榜上公开。“任何事都要公开透明,多商量”,这是村双委秉持的原则。文化礼堂要建多少高、有几层,这些细节问题都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让村民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干事才有动力。”丁耀辉深有感触。

  “群众基础好,才能把他们发动起来。”这是丁礼义的评价。

  一泓清水:水干净了大伙很畅快

  沿着村里的主干道一直往山脚走,来到一处白房子前。丁耀辉打开门,里面矗立着两个大大的圆柱形水桶,边上一圈水沟,正汩汩地冒着流水。丁伟杰蹲下身,用手撩起水,对记者说,“你看,多清啊,这还是净化后的废水呢!”

  白房子就是周弄村的水厂,也就是供水站。没建水厂之前,水质也好,但一到了春夏两季,水就自然地变了色变了味。这成了村民们生活的最大困扰。对村双委来说,吃水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怎谈得上干实事呢?

  “我们心慌,没底,村集体资金非常薄弱。”丁伟杰说起最初的感受。但是乡党委书记陈东又鼓励他们,“胆子放大些。”

  有了这句话,加上2019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村里结对,可以赞助一笔钱,村双委就放手去干了。

  “村民们很有勇气,也很配合,政策处理非常顺利,也非常快。”丁伟杰心里由衷感谢村民。

  丁耀辉自己干着金属收购的生意。在水厂的修建过程中,他的这一特长发挥了作用。“我对金属是非常了解的,起初,承包方用了一种材料,我说这几年后就会腐烂,一定要换成304不锈钢。”丁耀辉很坚持。在工程的施工中,他和丁伟杰也是从头到尾监管着。他们想交给老百姓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2019年4月到当年9月,半年时间不到,水厂就建起来了,而且还成了同类中的标杆。

  水干净了,可以放心喝了,村民心里都非常畅快。“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我们看到了村干部确实是想干实事,也干成了实事。”村民们说。丁伟杰和丁耀辉同时还是村里的“老娘舅”,村民之间有什么纠纷,俩人必出面调解,争取矛盾纠纷不出村。在村庄整治的过程中,丁耀辉带头,先拆了自己老父亲的一处有碍村容的搭建物。“老头子跟我怄了几天气,都不理我。”他笑着说。

  一片田野:地不荒了人也有活干

  “喏,这片是兰花三七,那片是金边水菖蒲,还有那片是红莲,花苞都很多了。”在村口的一片田畴上,丁伟杰遥指一口口田介绍。这是他的乡村振兴试验田。

  这些田原本荒废着,丁伟杰看了很可惜,他想怎样才能把它们重新利用起来。“我的侄子做苗木生意,我就问他有什么办法。他问我有没有信心,流转过来种苗木。我说试下。”丁伟杰心里也没底,但是他决心已下,就不计“后果”动手干。2018年冬天,他流转了40几亩。去年,种了一年的苗木可以出苗了,他又扩大面积。

  一大片田需要一批劳动力,这为“闲着”的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丁伟杰很好说话,凡是想来干活的他都欢迎,包括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妇女。他的试验田最多时需要十几个人干活,最少时也要四五个人。

  一年下来,丁伟杰支付出去的工资至少10几万。

  王月兰也很想来试验田干,老太太不缺钱但就是闲不住。丁伟杰却不敢“接收”,“她的子女都交代过,要老人家身体保养好,不可劳累了。”

  “挺好的,在家里打工,挣了钱家里又能兼顾到。”说起试验田,村民们都说好。

  离开周弄村,文化礼堂门内一溜4张半红纸的红榜在阳光的斜照下,赫然在目。这是周弄村人引以为豪的事,也是折服外村人的事。“他们都说他们是没这么大方的。”丁礼义说。

  丁飞琴坐在家里,眯着眼养神。文化礼堂的修建让他安心了。

  “有句古来话,‘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干部看党支部’。还有句话,‘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得好。’”总结村里的经验,丁礼义如是说。

  美丽乡村,村美人更美!

编辑:陈革林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