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网闻联播  >  纵横浙江  >  社会

椒江:让每寸土地都焕发活力

2020年06月17日 09:05:00   来源:椒江新闻网  

  浙江在线06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 琦)

强鹰科技园
康乐小微创业园
  椒江作为台州市主城区,却存在人多地少,产业基础“低、小、散”,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等现象,面对用地瓶颈,我区亟需破题。
  近年来,我区打造节约集约用地“升级版”,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排座次,加强土地调控与推进市场化配置并举、约束与激励并举,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活力,为椒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能。
  盘活挖潜,唤醒沉睡的土地
  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也是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内在要求。
  我区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了《台州市椒江区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推动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供而未用土地整治等工作。
  围绕处置率100%的目标,区自然资规分局与相关部门、街道加强联动协作,全面开展清理排查行动,按照“一宗地一方案”要求,逐宗制定具体消化利用和处置盘活方案,细化整改措施。针对批而未供土地的不同成因,采取个性化措施,做到“处置一宗、销号一宗”,促进批而未供等空闲土地消化利用。
  创新“异地安置”模式,凝聚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农水、环保、财政等部门合力,于2019年底前将有用地需求的台州建宏机械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按“置换土地”的方式从章安街道建设村转到前所街道沿海工业功能区块,完成了闲置土地处置。截至目前,全区已有4925亩批而未供土地实现消化利用。
  对于历年来已供的1000多宗地块,则开展全面核查,梳理出了未按期开、竣工项目清单,加强项目审查,规范延期审批的流程。
  章安柏加王工业园内,有8家企业在取得工业园区内的工业用地使用权后,迟迟未能进场施工。最终,经过多方协调,将近90亩供而未用的土地以合法方式收回。如此,既解决了历史问题,又为急需用地的企业腾出了空间。
  “我们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闲置、破产、停产或低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全力进行整合。”区自然资规分局副局长周鹏介绍,为规范建设项目用地,还建立健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机制,强化建设用地合同履约管理,建立项目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按每亩3至5万元收取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按工程进展分期返还,倒逼企业按期竣工。
  同时,致力推进“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对符合两规的拆后地块尽快落实项目加以开发利用。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乡规划的,通过规划调整完善加以利用;对于拆后地块不符合两规的,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纳入拆旧复垦地块进行复垦;对于零星分布且近期规划难以实施的地块,采取安排临时绿化等方式加以利用。
飞跃科创园
宝石缝纫科技园

  

  亩均论英雄,让“低效地”高产出
  “在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上,我们突出‘一江两岸’、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平台等三个重点,努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周鹏说。
  我区不断强化“亩均论英雄”理念,出台改革实施办法,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供应年度计划,实施“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产业用地政策,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用地。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中,产业集聚区发挥着载体和平台的作用。突破产业集聚区土地指标有限的问题,将有限资源更加有效利用,是其中关键。
  聚星科创园位于洪三路、机场路交汇路口的西南角。作为我区860攻坚破难行动中“十大老旧园区提升”战区的项目之一,聚星科创园区提升工程分两期进行,目前项目一期120余家入驻企业已开始陆续交付。
  经过改造提升,占地288亩的聚星科创园提容5倍,最高亩均产值和税收提升4倍。实现容积率、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三个翻番,推进土地亩均效益不断提升。
  我区使用“空间腾挪法”焕活低效工业用地。以升级改造闲置低效工业厂房、老旧工业点为抓手,推动小微企业入园集群发展,按照产业转型、隐患转化、环境转变、产权转换的思路,分类探索拆除重建、拆除退出、综合整治等模式,累计改造老旧工业点49个,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万余亩。
  目前,全区在建拟建小微园共13个,占地共1267亩,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企业600家。此外,按照产业转型、隐患转化、环境转变、产权转换的思路对老旧工业点开展改造,全面清退亩均产值较低的企业。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个老旧工业园改造。
  “一江两岸”是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块。为了提升主城区能级,我区在布局散乱、利用粗放、建筑危旧的76平方公里区域内实施有机更新,先行启动葭沚水城、江岸尚城8平方公里开发,共拆除建筑125万余方,盘整城镇低效用地近2000亩,共获取奖励指标600余亩。在此基础上,还引进华师大附中等优质资源,提升全区教育水平。
  在特色小镇平台创建上,以绿色药都小镇和智能马桶小镇建设为重点,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变“土地存量”为“发展增量”,让“低效地”高产出。我区统筹考虑城乡用地空间基础与未来发展需求,构建完整的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屏障和开发利用格局,释放3万亩建设规划空间,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布局和利用,重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首宗“标准地”顺利完成
现场服务企业

  

  立体优化,坚持全域推进
  自2018年以来,我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站位全局,立足本地特色实际,以高压态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各项行动任务,成效初步显现,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土地利用率不断提升,土地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破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加快建设美丽新农村。结合各村地域特色,对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村庄量身打造改造方案。其中,对洪家场浦以南50平方公里区域、77个村开展村庄整治。推行“立改套”辅以立地房,实施建设用地复垦,腾挪归并土地空间,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15公里沿线20个村300多亩已实施复垦,4个村400亩立改套项目启动。已拆除清理零星旧住宅261户、建筑面积达4.1万平方米。
  纵深推进“二改一还”农田提升专项行动。端平“旱地改水田”“园地还耕地”资金补助标准,引导村民自发调整土地权属空间位置,做好结构散乱、质量贫瘠的农田园地“穿针引线”工作,织好织密织细永久基本农田连片分布“一张网”。
  同时,因地制宜落实各类耕地优化措施,统一规划、建设农田水利、排灌沟渠项目,促进农田建设提质增效。以前所街道六联村为例,将“旱改水”“园还耕”整治补助统一提高至9万元/亩,2019年该村整治农田面积近千亩,新增水田面积900多亩,其中园还耕约500亩、旱改水约400亩,实现农田集中连片、水利沟渠配套齐全,解决重点项目落地的占补平衡难题。
  打造观光农旅新业态。通过复垦获取增减挂钩指标,补充3000亩鲜花种植基地建设需要,全力打造下陈生态农业观光示范点,该项目总投资达3亿元。同时委托中国美院完成周边村庄规划编制,对永胜村、台门里等12个村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整治村庄生态环境,引导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
  根据村庄独特的资源禀赋,精准引导布局,实现产业融合和业态更新。通过村庄整治将节余指标投入工业地产,实现建设用地动态平衡。重点打造洪家东部示范点,盘整建设用地复垦资源220亩。在保障村居点建设外,增减挂钩指标节余180亩用于工业区小微园建设。此外,以“抱团飞地”模式集中解决洪家东部8个村居村留地,实现村庄整治与产业协同发展。目前核心区已基本成型,玫瑰园有序施工,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
编辑:王雅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