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网闻联播  >  纵横浙江

普陀:安居提升百姓获得感

2020年06月22日 09:14:00   来源:浙江在线--普陀新闻网 记者 邱勇 陈璐瑶 通讯员 钟梦诗 

  浙江在线-普陀新闻网06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邱勇 陈璐瑶 通讯员 钟梦诗)正是六月时节,走进蚂蚁岛,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清新利落的渔家院落,休闲凉亭、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三五成群的老人们在阳光下畅谈欢笑……

  “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郑阿姨,晚饭送来了,今天是清炖海蜇鱼、红烧蒲、西红柿榨菜汤……”临近饭点,蚂蚁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张飞红拎着饭盒,敲开了老人郑亚球的家门。

  买菜、做饭、配送,为蚂蚁岛上独居老人送餐这件事,71岁的张飞红已经坚持8年了。8年来,一日两餐,风雨无阻。张飞红和其他4名平均年龄超65岁的阿姨,解决了岛上80多位老人的吃饭问题。

  “食堂饭菜烧得酥软,我和老伴都特别喜欢吃。”今年85岁的郑亚球老人和老伴吃“老年食堂”的饭已经5年了,老人说,每天的饭菜都是热腾腾的,菜色花样也多,很符合她和老伴的口味,这让她觉得幸福满满。

  近年来,蚂蚁岛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人日常饮食问题,2012年10月,蚂蚁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决定开设“老年食堂”,为老人们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有些老人吃素,有些老人不吃鸡蛋,还有些老人喜欢饭菜烧得软一点……每个饭盒我们都标注了名字,不能弄错。”张红飞告诉记者,现在厨房有4个人,她们不仅要烧菜,还要负责送餐。送到后,她们还会帮老人把餐盒打开。

  “这些年下来,我对这些老人也有感情了。”张红飞说,每天固定时间送餐,也相当于按时查岗,尤其是独居老人,万一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及时发现,“只要老人们需要我,我还会坚持下去。”

  文化活动点亮“夜生活”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这首家喻户晓的《军港之夜》是军旅作家马金星在蚂蚁岛体验生活期间所作,这首歌中描绘的静静的海港在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今的蚂蚁岛早已不是旧时的模样,每当夜幕降临,在蚂蚁大道沿路的广场上,都能看到老人们散步休闲、妇女们跳舞健身、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昔日静悄悄的夜晚变得喧嚣闹猛。

  “自从这个广场造好以后,我每天都会到这里来走一走,和邻居们聊聊天,大家的感情都变好了。”在长沙塘渔民文化广场散步的村民林伟波告诉记者,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堆网场,“现在不仅有篮球场,还建了一个休闲公园,旁边渔具堆放得整整齐齐,我们每天看着也舒服。”

  蚂蚁岛广场舞队的邹优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晚饭过后,她都会来广场扭上几圈,锻炼锻炼身体,“在家太没意思了,走出家门凑在一起热闹热闹,非常好。”

  “蚂蚁岛的魅力不仅要体现在白天,更要展现在夜晚,我们一定要将蚂蚁岛的夜间活动丰富起来,留住游客的脚步,让蚂蚁岛真正成为城乡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蚂蚁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近两年,蚂蚁岛管委会把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作为大事来抓,下大气力推进三八海塘、山林游步道、避风塘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这些地方都已成为蚂蚁岛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蚂蚁岛管委会还围绕海岛特点和群众需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邀请市、区有关团队开展文艺“三下乡”演出,组织排舞、健身操、太极拳等各类培训活动。同时,以党建指导员为核心创建了搓草绳队、拔绳网队等22支文化团队,为培训学员提供体验式教学服务,并引导群众自发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小事不出门,办事不出岛”;

  推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持续深化,着力推动联户绩效最优化;

  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敬老服务,引领红十字会、慈善工作站开展理发、量血压等志愿服务活动;

  ……

  近年来,在蚂蚁岛,一个个利民工程陆续落地,一项项便民举措不断推进,不断满足着岛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如今的蚂蚁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提高了,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经济富足、舒适宜居”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陈发强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