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新昌新闻网11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娟敏)“我觉得‘星期三’制度可以说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昌在为民服务方面坚持最久、效果体现最好的一项制度之一。”日前,县社科联工作人员章国扬在谈到“星期三”制度时,深有感触地说。
章国扬于2000年初到县委组织部工作,对“星期三”制度比较了解,近年来也一直在关注。他回忆说,县委推出“星期三”制度,主要是针对当时存在不同程度的作风不够实、民情不够明、服务不够优、民心不够顺等情况,换言之,就是一些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还不够,希望通过这个制度,使干部沉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落实中央要求、顺应群众期盼的一项为民举措。
“星期三”制度实施后,新昌乡镇干部变成“爱跑腿”,每逢星期三都深入农村,以“门诊、出诊、会诊、复诊”的服务方式,重办实事,巧解难题,迅速赢得民心,解决大量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以来,“星期三”已成为新昌干部服务群众的代名词。
章国扬说,“星期三”制度自实施以来,一以贯之,从未间断,并且一直与时俱进,不断深化。随着“星期三”制度的实施,一些涉及到部门单位的事项,如农业科技、水利交通等问题,乡镇干部受职权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对此,新昌联系实际,继续做好深化“星期三”文章,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建“星期三”服务团,设立文化、农技、卫生、司法、计生和家电维修6个服务组,每逢星期三,服务团就带着技术、资料、设备、节目下乡,把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定期向农村提供文化、农技、卫生、法律、计生等系列服务,使“三下乡”变为常下乡、大下乡。
“当时,县里经常开展督查工作,在督查中,尽管也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因为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干部得力,氛围较好,成效显著。”章国扬说。
据了解,作为全国7大重点突破型新农村建设案例之一,“星期三”制度在2007年初入选中国社科院城乡创新发展蓝皮书《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国内模式向全国推广。
今年,新昌又进一步深化“星期三”制度,实现乡镇(街道)及县级机关部门全覆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快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