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网闻联播  >  纵横浙江  >  社会

“数九寒天”要来了 又到冬至文明祭祀时

2019年12月20日 09:19:00   来源:长兴新闻网 沈婷婷 

  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婷婷)12月22日(本周日)是冬至,也是一年当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就长兴来说,当天白天的时长只有10个小时多一点。

  这一天,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中,做粉条、打年糕,从团聚中感受家的温暖;这一天,祭奠的人群擦拭墓碑、献束花、敬杯酒,在文明祭祀中缅怀先人。

  而从冬至开始,也将进入“数九寒天”。根据气象预报显示,本周末将持续降雨模式,接下来天气转好,气温降低。

  冬至旧时风俗传承

  早晨7点,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气有些冷。小浦镇小浦村的年糕作坊里机器轰鸣,沿路摆放的蒸笼热气腾腾,一条条滚烫软糯的年糕从机器里冒出来,一旁的师傅忙着把刚做好的年糕放在竹匾上晾晒。

  当天来打年糕的人很多,村民周新华拿着20斤粳米和糯米排着队。“家人偏爱软糯的年糕,所以糯米放得多一些。”他的孙女萱萱则捧着热气腾腾的年糕在一旁吃着,刚出锅的年糕软糯,带点咸味,小孩尤其爱吃。因为不少村民都是起早来打年糕,没来得及吃早饭的就挤到机器前扯下一条年糕当早饭了。

  每逢冬至,长兴人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种类繁多。

  而在方一村,农家小院里,很多人家已经起早做粉皮了,村口随处可见用竹竿晾起的粉皮。

  61岁的施建芹估摸着当天的制作份量,水和红薯粉的比例全靠她这双手来把控。雪白的番薯浆浓度刚刚好,她舀上一勺洒在蒸盘上,再将蒸盘放进90℃左右的热水中。双手微微用力,蒸盘在锅里轻转,番薯浆均匀铺洒,再盖上锅盖等1分钟,就能出锅。

  施建芹一天能完成10斤粉皮的制作,除了自家吃,也销售。银杏节以来,八都岕景区的游客量增加,农产品卖得俏,有时候一单就有30多斤。“目前粉皮的出售价格在每斤30元,比一般的市场价格高出两三倍。”她笑着说。

  除了吃年糕、粉皮,长兴人冬至还有吃糖滚蛋、汤圆的习俗。变着花样的美食,便是对传统的沉淀。

  无烟祭扫缅怀先人

  在热闹过后,冬至还有两件重要的事:祭祖、扫墓。

  和往年一样,老家在泗安镇长潮岕村的陈先生一家选择在冬至前祭祖。今年孙女出生了,所以陈先生在祭祖的过程中,还和先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希望他们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祭祖的过程,少不了焚烧纸钱。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文明祭祀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因为祭祖是在家中,所以多数家庭还在延续烧纸钱这一传统,不过陈先生今年并没有烧纸钱。“今年清明上山扫墓就没有烧纸钱,只是献了鲜花,以后都不再烧纸钱了。”陈先生说道。

  与清明不同,冬至并不一定要扫墓,所以长兴三大公墓的祭扫人群并不多。进入棋盘岭古园,可以看到门口处挂有“进入墓区,严禁使用明火”等提示牌。县民政局殡葬服务所党支部书记唐国平介绍,冬至扫墓的人流量并不大,一些市民选择在这一天迁坟。“目前已经迁了40多座坟,多是雉城街道上杨居民区、龙山街道高山岭居民区的一些散坟。”

  袁先生的外婆在2018年去世,今年是新坟,所以一家人比较重视。他还特地带了米酒,在墓前倒上酒,和大家一起献花、鞠躬、擦拭墓碑,以表达对外婆的怀念。“花是自己带的。”袁先生说,知道现在不能烧纸钱了,今年便早早备了鲜花。

  相似情形也出现在鲤鱼山公墓。市民孔女士年年都来,除了鲜花,今年还手写了祈福带和心愿卡。目前,鲤鱼山公墓、棋盘岭古园、观音山陵园及全县230多个乡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已基本实现无烟祭扫,成功创建无烟祭祀公墓,有效助推了移风易俗。

  源头整治与文明同行

  文明祭祀,抓销售源头很重要。今年,长兴将整治、规范丧葬用品市场作为移风易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冬至前,由民政、文明办、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县级联合执法小组加大抽查力度,总体情况有很大改观,但少数经营户仍抱有侥幸心理。

  在李家巷镇集镇,联合执法组正对沿街的部分商铺进行检查。虽然在商铺的货架上未发现封建迷信丧葬用品,但当执法人员走进仓库、后院检查时,总能发现隐藏在角落的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而针对超范围经营、仿人民币印制冥币等违法行为,联合执法组对商户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该整改的整改,该没收的没收。

  “这段时间集中对李家巷镇、雉城街道的丧葬用品经营店铺进行抽查,共抽查20余家,没收违规售卖冥币、火纸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200多千克,现已运至县殡葬服务所统一焚烧销毁。”长兴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祁超表示。

  “今年不少市民都选择错峰扫墓,这也为道路解堵不少。”唐国平表示,尽管有市民错峰扫墓了,冬至当日还会迎来扫墓高峰,预计9:00~10:00和13:30~14:30期间为人流高峰。另外从周五开始,春蚕公益、百灵公益的志愿者也会前往三大公墓,在劝导文明祭祀的同时,帮忙维护祭扫秩序。

编辑:钦佩佩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