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网闻联播  >  纵横浙江

[临海]愿乘春风破“疫”行

2020年03月02日 09:53:09   来源:浙江在线-临海新闻网 蒋超颖 

  浙江在线-临海新闻网3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蒋超颖)春天来了!

  春风报喜。2月26日,中新社、《钱江晚报》报道了我市打通健康码和市民卡数据互联的优秀做法。2月28日,中新社再次关注我市,推出了以《浙江临海助台企复工复产——同心战“疫”未来可期》为题的报道;同日,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第三十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网络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聚焦我市……一时间,防疫、复工“双丰收”的“临海经验”,吹到了全国各地。

  企业复工复产、外来人口流入、人群聚集增多……经济“复苏”的背后,返工的高峰又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推向另一个“最高点”。当前,如何巧抓疫情防控,又成了摆在各地面前的一大难题。

  “依托‘一图一码一指数’,细分基层网格,串联指挥体系,通过分类建群、逐层管理的方式,建立起自指挥中心到家庭个人的多级‘网格塔群’,织密‘全天候+全场景+全主体’防疫精密智控网,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是我市给出的答案。

  这也意味着,我市发出了一个信号:冲刺战“疫”的“下半场”,我们,准备好了!

  分类建网

  包干制“全天候”跟踪

  “周书记,我们这幢本周会有两名小朋友从上海回来。”“收到,我们和他联系。”……这是湖景国际“健康管理员”卢女士与灵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周秀利之间的一番对话。近日,灵湖社区从小区党员、业主代表、志愿者中选出了100余名“健康管理员”,由他们负责所辖网格(单元)内居民们健康码使用的宣传、外来人员的排摸报备以及疫情防控细节的答疑等工作。

  据了解,像卢女士这样的“健康管理员”,在我市各村(居)、企业、消费场所均有“配备”。为了对在临人员进行“全天候”的管控,我市在原有网格基础上,将村(居)楼巷、企业生产车间、消费商户等,分别以10至20户、10至20人、10至20家为单位,继续划分“微网格”,并且分类建网,因地制宜搭建了从个人到组织的四级“网格塔群”,达到静态管控与动态管控相结合的目的。

  在“居住点”,搭建“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楼道)-健康管理员”村社“网格塔群”,以小区楼栋和农村巷道为单位,建立“楼长”“巷长”包干制,由村(社区)党员干部担任责任人,由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妇女代表、老年协会人员等担任“健康管理员”,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防控责任“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在“工作地”,形成“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科室、车间-健康管理员”企业“网格塔群”,由“健康管理员”负责落实新返工人员登记、用餐、活动、生产、每日健康打卡等管控措施,每个“微网格”内的职工还需签订联保协议,由组员互相监督个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针对人员临时停留的生活、消费等各类场所,以街道为单位划分大网格,综合商业体单独一网格。在各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人员易聚集场所,分开设置出入口,场内设置导流标志和可移动的人流分隔线,合理分隔活动区域,引导人群单方向流动。场所“健康管理员”负责实时监控室内顾客流量,一旦达到人员密集度阈值,立刻控制入口,加速出口疏导,避免人群拥挤。

  凭码跨网

  健康码“全场景”应用

  “请不要拿走卡片,请取卡,对不起,您的卡暂时无法使用。”近日,记者和市城投集团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一起,现场模拟了市民卡租借公共自行车服务。所使用的是一张暂时没有申领健康码的市民卡,系统就会直接提醒不能借车。

  “市民刷卡借车时,系统可以读取到其健康码信息。当检测到红码、黄码或没有健康码时,系统就会拒绝借车,后台会将人员信息及时反馈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城投集团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阳波告诉记者,“绿码”借车的模式,在全市170个自行车站点、5800余辆公共自行车上均可应用。

  记者了解到,特殊时期,使用市民卡租借公共自行车时,对健康码颜色的智能识别,依托于我市创新开发的市民卡健康码查询支撑平台。该平台将健康码和市民卡大数据库互联互通,通过读取个人接触史、管控状态、体温检测情况等动态数据,使群众在使用市民卡时,也可实时反馈绿码、黄码、红码及未注册健康码信息。这有效解决了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因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单独使用健康码的现实难题,弥补了健康码依赖智能手机的应用短板,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管控对城市基础运行、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市在各车站、商超、农贸市场、金融机构等各类场所的出入口都设置了读取设备,并有专人负责值守。一旦发现人员健康码出现“黄码”“红码”或未注册等情况,便会按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将人员转至临时隔离点,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采取居家、集中隔离或运送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等管控措施。

  多元管网

  微网格“全主体”参与

  邵家渡街道下洋峙村现有常住人口345户,约1150人。日前,该村在原有“党员连心联户”制度的基础上,编制了24个“微网格”,由24名60周岁以下的党员担任“微网格”的健康管理员,负责村民每日“健康打卡”,普及个人防护知识,指导村民在工作、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

  “我们给24名健康管理员专门建立了一个工作微信群,每名健康管理员下再建立与所辖户交流的微信群,若村民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或发现有外来人员入村等情况,健康管理员便可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下洋峙村驻村干部夏康珲告诉记者,该村已形成了从“村民-健康管理员-村干部-街道驻村干部”的四级汇报机制。“一旦有突发状况,‘微网格’的作用就会很明显,村里能快速收集上报,便于街道实时研判,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单方“鏖战”难以取胜,全民参与有利战“疫”大局。和下洋峙村一样,我市各级层层建立了微信或钉钉等信息报告群,并要求“微网格”内所有人员以个人或户形式入群,由健康管理员担任群主,落实“巡查员、信息员、宣传员”等日常静态管理职责,每日收集健康信息逐级上报。建立了个人申报制度,要求新来临、返临人员进入我市后1小时内,即向所在村(社区)报告,填写人员信息登记表,并纳入“微网格”管理。所有入网人员,每日须向健康管理员进行“一人(户)健康打卡”报备,直至疫情解除为止。

  此外,针对外来人员较多的复杂村,我市采取“政警企村”组团共管模式。企业员工在同一村(社区)租住人数超过50人的,由企业选派1名“协管员”;超过200人的,由企业选派“协管团队”。针对流动人口超过2000人的村(社区),由属地公安机关选派指导员,与驻村干部、企业、村(社区)干部一同组成联防团队,协同管理村(社区)的流动人员防疫工作。

编辑:吴佳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