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3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蒋宇欣 文 通讯员 丁晓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要冲过地平线,黄龙洞市场早已人潮熙攘。走进去后各种吆喝声,鸡子馃、豆浆油条、包子面条……整个市场充满生机。
在角落的一个小摊位前,聚集了不少人气。和其他品种多样的商铺不同,这家铺子里只卖一种美食,那便是——素包。
素包,兰溪土话称为“烧窝”。豆腐皮裹上馅儿两面油炸即可,虽说其他地方也有做,但兰溪特有的落汤青赋予了兰溪素包天赋异禀的美味。碧绿青翠,无论煮多久都不会变色,味道微苦,清爽可口,深受兰溪人喜爱。
摊主王阿姨介绍,关于这大仙菜还有一段奇谈。传说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黄大仙种了许多菜送给百姓,病人吃了以后很快就康复了。为了感念黄大仙恩情,兰溪人将这种菜叫作“大仙菜”,也就是落汤青。据说落汤青食后回味无穷,具有清凉理气之药效,且只有黄大仙的故里兰溪黄湓种植才属正宗,移植别地,味道无法与其相比。
传说只是传说,这“大仙菜”却早已走进了兰溪人味觉深处,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包素包的馅料更是少不了它。
素包是兰溪人餐桌上的家常菜,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为什么王阿姨的素包这么受欢迎。“馅料选用的都是最家常的食材,关键可能就是在一个‘新鲜’。”王阿姨说,做素包的原料用的是自己种的落汤青。每日天才蒙蒙亮,她便要去菜地里裁剪落汤青,这样才能保证食材的鲜度。“不少老客说,我包的素包有小时候自家做的味道,我觉得这就是对我最高的赞美。”王阿姨笑着说。
将薄如蝉翼的豆腐皮摊平折叠,剪成大小均匀的方块,这就是素包的外衣。取上一张,放入两勺馅料,只见王阿姨手指一捻,素包便捏成古时用来包裹铜钱的长条状,有棱有角,不破皮,不露馅。对制作素包已有十余年的王阿姨来说,这一系列的流畅动作,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了。“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素包的馅料就是名副其实的素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馅料里会加上五花肉调味。”王阿姨说,有肉的素包,更受人们的偏爱。
包好素包,还需下锅,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大火热锅,将素包一个一个放入锅中,一瞬间香气四溢,滋滋作响,用筷子轻轻翻动,两面煎至金黄,便可起锅。趁热咬上一口,松脆的豆腐皮,可口的大仙菜,搭配着冬笋和猪肉的鲜香,荤素有致,咸淡可口,如果再蘸点农家自制的辣椒酱,那鲜味就更让人欲罢不能了。
王阿姨说,形状像古钱币的小小素包,在兰溪本地人眼中,就是一个个“金元宝”,寄托着“金钱满包”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