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长兴新闻网6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蒋璐)1986年出生的长兴市民夏霞是逛着地摊长大的,她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带自己逛地摊,会发亮的小球,会边走边响的玩偶……“只可惜越长大就越难看见这些地摊了。”夏霞有些惋惜道。
如今,夏霞记忆里充满烟火气的地摊就快回来了。日前,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摆地摊 既圆梦又增收
从前,长兴最富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茶叶弄,近年来经过规划改造成了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现在,长兴的烟火气又重新在这里复苏了。
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散步的人群开始增多。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也迎来了众多散步游玩的市民。近段时间,街区中心广场热闹非凡,由长兴收藏家协会招募的收藏爱好者带着藏品来到这摆起了地摊。
今年50岁的杨月珍是摆摊者之一,她带来的是一些有年代感的书籍、漫画,从围得满满当当的市民来看,她的摊位很受欢迎。“明代的25元一本,近代的10元一本……”她不断介绍着。
“记忆中的感觉终于回来了。”杨月珍有些激动,原来,她从小在这里长大,曾经也想着有一天能来摆摊,由于之前的限制,这个小心愿一直没有实现,直到近日终于实现了。
当然,在完成心愿的同时,这也成了她近期主要的经济来源,“好的时候一晚上可以卖一两千块钱,少一点也有几百块钱。”杨月珍说。
的确,如杨月珍一般,这些摊主支起的地摊不仅仅是小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最小的社会零售单元,汇入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
巧管理 既有序又持久
为了让“地摊经济”持续发展,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也做了考量,“我们打算在这里打造文创集市,招募摊主,这样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也丰富了街区业态。”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冲介绍,当然,为了鼓励这样的“地摊经济”,街区决定所有摊位全部免费提供。
事实上,在长兴,呼吁“地摊经济”的不光是小商品的售卖者,还有一大群自产自销的农户,考虑到他们的需求,目前,作为城市管理者的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经过考察,已经在城北综合市场、中心农贸市场等相关区域划线立牌,并对全县如何有序发展“地摊经济”将采取柔性执法原则。所谓柔性执法,是指允许在规定路段、场所、时间范围内从事经营,在不影响行人通行,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确保秩序规范有序的前提下,摊贩按规办理手续,遵规经营。
“我们在城区选择了若干个区域分别开放自由市场和夜市摊点,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待业下岗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准入。”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委员颜伶翀介绍,所有临时经营摊户必须切实履行摊前“三包”责任,即包卫生、包整洁、包秩序,及时清理产生的垃圾。
“摆摊即是创业,即使是最小的创业者。”在颜伶翀看来,作为城市管理者,只有让摆地摊合理有序,才能够让他们摆地摊有滋有味,让地摊经济实现良性发展。”所以,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他们将探索创新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真正拓宽就业渠道,拉动消费增长,改善困难居民的生活质量,让摆摊者也能实现致富梦。